市委召開常委會議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
延吉新聞網2月11日訊(記者翟宇佳)2月11日,延吉市委召開2020年第3次常委會議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9次會議,聽取當前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匯報,研究部署全市疫情防控工作。州委副書記、市委書記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洪慶主持會議并講話。

會議現場 李軍廣 攝

洪慶講話 李軍廣 攝
洪慶指出,這段時間,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,嚴格落實省委“七個到位”“三保一統籌”和州委“五個必須”要求,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,在“防輸入、防擴散、防輸出”上狠下功夫,指揮調度及時到位、排查監測全面到位、聯防聯控嚴格到位、物資保障落實到位、輿情宣傳回應到位,有力有序地推進疫情防控工作。目前,全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形勢趨于平穩,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。當前,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,隨著學校學生、企業員工、重點項目復工人員、社會人員集中返程,新的疫情輸入和隱性傳播擴散風險顯著提升,必須給予高度警惕,堅決不能放松。
洪慶強調,要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。樹立“寧可十防九空,不可失防萬一”的思想,把可能出現的情況想得再充分一些,把應對方案作得更周全一些,把防控措施落實得更嚴格一些,做到心里重視、行動到位。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,將社區和村屯作為疫情防控的基本作戰單元,廣泛動員基層干部群眾,落實好聯防聯動工作機制,“一對一”跟蹤,“點對點”管理,確保不落一戶一人、不漏一條線索。交通運輸部門要規范科學合理調配運力,加強與鐵路、民航的密切協作,嚴格把好入口關,逐步開通城市公交和縣際客運車輛。教育部門要做好“停課不停學”準備工作。各鎮、農業部門要保障市場“菜籃子”供應,做好備春耕工作。公安部門要嚴肅保密工作紀律,保護被排查人員個人隱私信息。復工復產企事業單位要擔負起疫情防控的主體責任,制定詳細的防控方案,確保安全生產。
洪慶強調,要進一步加大防控力度。把疫情防控工作從全面部署、全體動員的緊急性應對階段轉入到步步深入、層層遞進、分類指導的常態化防控階段,進一步筑牢疫情防控防線。要加強外來人員排查,對復工復產的企事業單位返程人員進行全方位摸底排查,嚴格落實錯峰錯時要求,分層次、分時段復產復工,防止出現大規模人流聚集。對通過航空、鐵路、公路、自駕等方式進入延吉市的人員,要實施信息登記備案制度。要加強重點人員管控,對湖北省及其它省份的來延返延人員,均作為重點關注人群,嚴格排查管理,及時更新臺賬。嚴格落實“六個堅持”,對來自湖北未發熱的人員要嚴格執行14天居家隔離。要加強日常消殺工作,加大對城鄉結合部、員工集體宿舍、群租房、小旅店等人員聚集場所的防控管理力度,加強對農貿市場、食品生產經營企業、商場超市、辦公樓宇等人員聚集公共場所的清潔、消毒、通風,做好交通運輸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衛生管理,同時加強對使用酒精等消殺常識的宣傳普及,嚴格防止發生次生災害和安全事故。
洪慶強調,要保障工作銜接順暢。各級各部門要強化調度、溝通、銜接,確保響應迅速、運轉高效、處置有力。要健全完善順暢、嚴密的溝通銜接機制,在把防疫工作各項措施嚴格落實下去的同時,切實保障好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、必保的物資有效有序流通,支撐社會正常運轉、經濟持續發展。特別是涉及城鄉運行、疫情防控、能源供應、交通物流、醫用物資、生活必需品生產、公共服務窗口單位、重大工程、重大項目等重要國計民生的企事業單位,必須確保按時復工復產。要加強與復工企業間的溝通銜接,及時解決企業復工和生產運營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,盡最大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的沖擊降到最低。要認真貫徹落實好上級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的政策措施,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。
洪慶強調,要全面加強組織領導。嚴格落實三級書記抓防控機制,按照省委“七個到位”“三保一統籌”和州委“五個必須”要求,層層傳導壓力,層層落實責任,確保疫情防控工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。要側重在防控疫情這場戰役中考察干部,檢驗各級干部的履職盡責能力。要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,對故意漏報、瞞報相關情況的人員,政法機關要依法追責懲處,對典型案例要及時予以曝光。

郭正吉匯報全市防疫工作情況 李軍廣 攝
市委常務副書記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尹朝暉,市委副書記、市長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蔡奎龍,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義弘,市政協主席樸林虎出席會議。
【責編 王春榮】
微信 掃一掃 關注
《延吉新聞網》公眾號

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,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、共享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,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。